立冬已至,围炉闲话时,一把瓜子几乎是人手必备的消遣。但门牙上的豁口都是嗑瓜子磕的这句话,却让不少人在享用零食时多了份顾虑。到底瓜子牙是不是嗑瓜子的锅?秋冬季节又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牙齿?今天就为你……

立冬已至,围炉闲话时,一把瓜子几乎是人手必备的消遣。但“门牙上的豁口都是嗑瓜子磕的”这句话,却让不少人在享用零食时多了份顾虑。到底“瓜子牙”是不是嗑瓜子的锅?秋冬季节又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牙齿?今天就为你一一解答。
“瓜子牙”是怎么形成的?
很多人门牙切缘上的小凹陷,被俗称为“瓜子牙”,这确实和长期嗑瓜子有直接关系。瓜子壳质地坚硬,嗑瓜子时需要用门牙发力,力量会集中在牙齿的一个小点上。长期、反复的施力会慢慢磨耗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最终形成缺口状的磨损。
但“瓜子牙”并非只有嗑瓜子这一个成因。牙齿受到外力撞击、习惯性咬硬物(如骨头、指甲),也可能造成类似缺损。如果本身牙齿结构偏脆、钙化不足,出现这种磨损的概率会更高。

一旦形成“瓜子牙”,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伴随牙齿敏感、边缘不齐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牙齿崩裂。如果已经出现明显磨损,建议尽早去牙科检查修复,修复后也要避免用门牙啃咬硬物。
这些行为比嗑瓜子更伤牙!
如果说嗑瓜子是对牙齿的“慢性磨损”,那用牙齿开瓶盖就是“高风险伤害”,很多人图方便会直接用牙咬开啤酒或饮料瓶盖,这个动作其实非常危险。牙齿的设计用途是咀嚼食物,并非承受瞬间强外力。开瓶盖时,施加的扭力和冲击力很容易造成牙齿裂纹、断裂,甚至会伤及牙根。裂纹较浅时,可能只是对冷热食物敏感;一旦裂纹深入牙神经,就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情况更严重的,整颗牙可能无法保留,只能拔除后做种植牙或假牙。

记住:牙齿不是工具,开瓶盖请务必用开瓶器,别让图方便变成“伤牙”的代价。
餐桌上的“隐形杀手”,要警惕
秋冬聚餐时,可乐、果汁等饮品几乎是标配,但这些“快乐水”对牙齿的伤害,丝毫不亚于嗑瓜子和开瓶盖。碳酸饮料和果汁中含有大量糖分与酸性成分,这些成分会带来两个问题:糖分能助长口腔细菌繁殖,细菌代谢后会产生酸性物质;饮品本身的酸性成分,会直接作用于牙齿。两种作用叠加,会持续腐蚀牙釉质。时间一长,牙齿表面会脱矿、变软,逐渐出现白斑、黑点,最终发展成蛀牙。

如果不加控制,蛀牙会从牙齿表层向深层蔓延,引发疼痛、感染,甚至导致牙齿脱落。建议饮用这类饮品时使用吸管,减少液体与牙齿的接触;控制饮用频率,并在喝完后用清水漱口,半小时后再刷牙(避免牙釉质在软化状态下被过度磨损)。
秋冬护齿小建议,吃喝安心不费劲
避免用门牙啃硬物:嗑瓜子、咬坚果壳时,尽量用工具辅助,别让门牙“扛重活”。
拒绝用牙当工具:开瓶盖、撕包装、咬线头等事,交给对应的工具,别让牙齿“跨界工作”。
控制甜饮与碳酸饮料:尽量少喝或不喝,若饮用需及时漱口,保护牙釉质。
定期做口腔检查: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早发现小问题,避免后续需要大治疗。
小贴士
牙齿看似坚固,实则很“脆弱”,尤其是在节假日这种“频繁吃零食、聚餐喝饮品”的场景下,不良用牙习惯很容易让牙齿出问题。多注意护牙细节,才能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拥有健康的牙齿。
参考资料:
[1]LI H, WANG W. Dental erosion and soft drinks: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knowledge[J]. Journal of Dentistry, 2020, 103: 103497.
[2]SMITH B, KNIGHT J. Tooth wear: a review of et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British Dental Journal, 2019, 226(7): 501-510.
[3]陈静,高飞. 牙隐裂与牙折裂的病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1, 14(2): 82-86.
[4]刘晓明,张华. 牙体非龋性缺损的临床特征及修复材料选择[J]. 口腔医学, 2020, 40(4): 340-343.
[5]王成龙,李婷婷. 前牙切端磨损的病因与临床治疗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 2018, 5(29): 34-35.
[6]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 碳酸饮料与牙齿酸蚀症及龋病的关系——专家共识[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9, 37(5): 449-453.
*本文仅为科普分享,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个体情况存在差异,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