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着镜子刷牙时,总觉得自己的牙不够白明明早晚都认真刷牙,牙齿却还是像蒙了层焦糖滤镜,不似明星那般雪白透亮? 别慌!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健康的牙齿本身就是淡黄色! 牙齿结构……
很多人对着镜子刷牙时,总觉得自己的牙不够白——明明早晚都认真刷牙,牙齿却还是像蒙了层“焦糖滤镜”,不似明星那般“雪白透亮”?
别慌!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健康的牙齿本身就是淡黄色!
牙齿结构像“夹心饼干”:最外层是半透明的牙釉质,内层是淡黄色的牙本质。所以正常牙齿整体颜色偏向于半透明、带着些许黄色的乳白色。随着年龄增长,牙釉质会慢慢磨损变薄,牙本质的颜色透出来,牙齿就会显得更黄,这是“增龄性着色”,即岁月流逝的自然结果。
如果你觉得牙齿越来越黄,且颜色比同龄人深很多,可能是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因素在悄悄作祟。
Part.01
后天牙齿变黄的真凶,藏在你每天的习惯里
01“偷偷上色”的饮食
除了咖啡、可乐和茶这些含有大量色素的饮品,以及食用巧克力、酱油、咖喱等深色食物会让牙变黄外,还有些意想不到的食物也在“偷偷上色”:
加了焦糖的面包、奶茶(糖分+色素双重攻击)
蓝莓、桑葚、红心火龙果等高浓度天然色素,超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
还有营养满分的猕猴桃、芒果、菠萝、橘子,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釉质,让色素更容易扎根
02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是导致牙齿发黄的又一“元凶”,长期吸烟的人,牙齿表面会逐渐被尼古丁和焦油覆盖,从原本的洁白变得蜡黄,甚至发黑。而且,这种染色很难通过简单的刷牙去除。
长期嚼槟榔也是一个让牙齿“受伤”的不良习惯。槟榔不仅质地坚硬,容易磨损牙齿,它还含有多种色素,让牙齿逐渐变成红棕色,甚至黑色。
03被忽略的刷牙误区
很多人觉得,只要每天刷牙,刷的越用力,牙齿就能保持干净洁白。但其实,刷牙方式不正确、刷牙不彻底,不仅无法清洁牙齿,还会使牙结石和色素附着在牙齿表面,造成牙周的炎症和牙齿变色。
以上都可以理解为牙齿表面的“污染”。当带有色素的物质日积月累地附着在牙釉质上,就会让牙齿看起来发黄、发暗,我们称之为“外源性着色”。
另一类是“内源性着色”,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摄入了影响牙发育药物(四环素等)、乳牙根尖周感染、年龄增长、或者牙髓坏死等原因导致了牙齿从内部变色。
警惕:这些“美白偏方”信不得!
谣言一:用食醋漱口、柠檬汁擦牙能白牙?
绝对禁止!
这是用强酸腐蚀牙釉质,虽然刚擦完感觉牙齿白了(因为牙釉质被腐蚀后变得粗糙,折射光线的能力改变,看起来“白”了),但长期下来牙釉质受损,牙齿会变得更敏感、更容易着色,得不偿失!
谣言二:用盐和小苏打刷牙能美白?
不推荐!
这些颗粒物硬度高,通过物理摩擦来去渍,极易划伤牙釉质,造成不可逆的磨损,同时还会损伤旁边的牙龈,引起牙龈出血或牙龈退缩。
谣言三:牙黄就用美白牙贴,自己贴也没事?
不可以!
三无牙贴可能含高浓度过氧化氢,若不慎接触牙龈组织,可能会引发红肿、疼痛,甚至导致牙龈萎缩。真想用牙贴,先问医生,选医用级的,别跟风买网红款。
想让牙齿亮一点?从正确护牙开始!
第一层:日常维护,打好基础
(针对外源性着色)
1、使用牙线/冲牙器:刷牙只能清洁60%的牙面,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得靠牙线或冲牙器清理,预防邻面龋和牙结石;
2、正确刷牙:坚持早晚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不少于2分钟。不要频繁使用美白牙膏(很多美白款含研磨剂,长期用会磨损牙釉质),普通含氟牙膏就够了!
3、“染色”食物后及时漱口:喝完咖啡、茶后,及时用清水漱口,能大大减少色素沉着。
4、定期洗牙:超声波洁牙和喷砂洁牙能清除日常刷牙无法去除的牙结石和顽固色素,让牙齿更美观。建议每半年到一年一次。
第二层:专业美白,主动出击
(针对顽固着色和提升底色)
如果你的牙齿底色偏黄,或者对外源性着色已经无能为力,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1、牙齿美白:
原理:在牙齿上涂抹安全的美白剂,通过冷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分解色素。
优点:快速、效果显著,约1小时就能提升2-5个色阶。
适合人群:多数因饮食、吸烟等导致的中重度外源性着色,以及增龄性变黄。
2、牙贴面:
原理:在牙齿表面粘上一层薄薄的、定制的瓷或树脂贴面,像“美颜滤镜”一样遮盖原本颜色。
优点:从根本上解决牙齿的“颜值缺陷”,不仅可以改变颜色,还能轻微改善牙齿形态。
适合人群:牙齿有小缺损、小裂纹,对美白效果要求极高,或有四环素牙、氟斑牙等内源性着色问题的人。
小贴士
其实牙齿不用追求“像明星一样雪白”,只要干净、没有异味,就是健康的好牙齿!而爱护牙齿,更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好习惯,避免牙齿过早变黄。
如果你的牙齿明显变黄,还伴有牙龈出血、牙齿敏感、疼痛,或者出现“一块黄一块白”的斑点,可能是蛀牙、牙周炎,甚至是四环素牙(小时候吃太多四环素类药物导致),别盲目运用美白产品,先去专业口腔机构检查,寻求专业帮助!
参考资料:
[1]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牙贴面修复临床指南(2023 版)[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3.
[2] 杨月欣,田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帮您把吃喝这些事搞明白[J].农产品市场,2024,(10):8+10-12.
[3] LGreenwall.ToothWhiteningTechniques,SecondEdition.
[4] 口腔修复学(第 8 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5] 张志愿主编;周学东,郭传瑸,程斌副主编.口腔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6]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2018
[7] 袁鹤,李继遥.牙齿酸蚀症实验室评估技术的研究进展[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2,22(3):175-178
[8] 肖明振.牙齿的外源性和内源性染色[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5(02):116-118.
*本文仅为科普分享,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个体情况存在差异,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疗机构。